2015-2017年,我市將統籌安排1.5億元用于扶持工業企業穩增長。市府辦2015年9月印發的《清遠市扶持工業企業穩增長政策措施》(下稱《措施》)提出,三年內,我市將安排1.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兩化”融合、工業綠色發展、設立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等方面,扶持我市工業企業發展,加快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我市經濟平穩增長。
此舉有望減輕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的成本,促進企業主動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并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
工業技改:三年支持技改資金達1.08億
工業技改無疑是《措施》最為重要的內容。2015-2017年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預算中,用于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與創新的資金達1.08億元。
《措施》提出,將積極爭取國家、省對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扶持政策。同時,2015-2017年統籌安排1.08億元,主要用于事后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工業企業擴產增效、智能化改造、機器換人、設備更新、淘汰老舊設備、工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支持節能降耗、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產品生產的工藝、技術與裝備項目;支持中小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爭取納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規下轉規上。
《措施》同時表示,將實施大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支持制造業骨干企業創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組建重點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開展前沿先導技術研發和重大戰略產品開發。重點在先進制造業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工業技改投資是促進工業產業升級、優化生產力布局、提高工業經濟發展水平與質量的主要手段。清遠加大對企業技改的投入,其目的正在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有業內人士指出。
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 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獎50萬
在“互聯網+”的時代之下,工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無疑是熱點之一。《措施》表示,2015-2017年統籌安排220萬元資金,重點扶持企業開展信息管理、過程控制、物聯網、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等信息化項目,對通過專家評審的項目,按單個項目不超過10萬元給予補助。
《措施》提出,推進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支持和鼓勵骨干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整合數據資源,建設行業大數據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提升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產品營銷及服務等環節的應用水平和經營效率。加強與騰訊公司合作,推動清遠“互聯網+”產業發展,打造互聯網眾創空間,提升智慧城市發展水平。
而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方面,2015-2017年統籌安排780萬元資金,培育不少于30家省級貫標試點示范企業,爭取不少于9家試點企業通過國家認定,指導不少于30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評估與對標工作。同時,對成為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的企業,按每家企業1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通過國家認定的試點企業,按每家企業5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參與“兩化”融合對標與評估工作的企業,按每家企業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工業企業綠色發展 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獎5萬
以水泥、陶瓷、再生金屬為代表的行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這些行業為清遠工業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為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占規上工業能源消費比重達84.6%。
為促進企業主動進行節能降耗,《措施》表示,鼓勵企業從電機系統節能、能源系統優化、工業鍋爐(窯爐)改造、余熱回收利用等方面實施節能技改。2015-2017年統籌安排750萬元用于鼓勵重點節能項目。對經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確認節能量在1000噸標準煤以上、具有市場推廣潛力的節能技改示范項目,按200元<噸標準煤的獎勵標準給予獎勵,單個項目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措施》同時提出,加快推進我市建材、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2015-2017年統籌安排450萬元用于鼓勵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對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并通過市級以上清潔生產驗收的企業,按每家企業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創新完善投融資機制 安排2000萬設立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
金融一直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血液。那么,如何借助金融的力量促進工業的發展呢?《措施》表示,將統籌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市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的中小微企業。
同時,爭取國家、省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支持,以及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完善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設立市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性擔保機構,大力發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積極穩妥發展小額貸款,支持中小微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此外,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IPO、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交易,推動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
■政策有望減輕企業技改成本
“這些措施的出臺,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負擔,還表明了政府鼓勵企業技改的決心。”清城區一家金屬制造企業負責人表示,對于企業來說,技改的動力來自投入和回報的比較。而高端技術往往意味著高額投入,在目前經濟大環境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一般的企業難以承受技改帶來的成本增加,自然難有更多的積極性。“對于動輒投入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大企業來說,一百幾十萬的補助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中小企業,這些補助可能就是促成其開展技改的動力之一。”“對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并通過市級以上清潔生產驗收的企業,每家企業給予5萬元的獎勵,這個政策真的很給力。”清遠市環保低碳清潔生產協會會長張巖兵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之前,他也曾經呼吁政府對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進行一定補助。“其實很多企業都有開展清潔生產的意愿,但在目前的環境下,企業要增加投入去開展清潔生產,顯得有點吃力且效果難以立即顯現。給予補助能有效減輕企業的負擔,對于清遠產業升級、推行環保等都有促進作用。”
技改資金的資助方式
《清遠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實施細則》提出,技改資金采用事后獎補、貸款貼息等支持方式:
1.事后獎補。2015-2017年,由市經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采取事前備案、事中報告、事后獎補的方式按企業技術改造效果等審核后統一撥付。
2.貸款貼息。貼息資金實行先付后貼的原則,并按標準分配。貼息資金為銀行貸款當年發生的利息。對未按照合同規定歸還的逾期貸款利息、加息和罰息及日常經營活動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等,不予貼息。貼息率最高不超過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
技改資金資助標準和分配
擴產增效:2015-2017年統籌安排5000萬元,每年選擇擴產增效(項目總投資1億元以上)、智能應用、機器換人(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中小企業技改轉規上企業等三大專題進行擇優支持。其中分年度項目個數為:2015年12個、2016年16個、2017年22個以上。
資助金額不超過項目總投資或(貸款額)的30%,且單個技改項目一次性最高資助額度不超過100萬元。
技改投資:2015-2017年統籌安排5800萬元,支持企業開展技改投資〔包括:擴產增效、智能化改造(機器換人)、設備更新(淘汰老舊設備)、綠色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等方向項目〕。
技改資金資助額度按年度安排資金額度、申報企業數量、企業技改質量、實際投入改造資金的比例進行分配,資助金額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且單個項目一次性最高資助額度不超過40萬元。